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栏区>>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5-03-09 11:26来源:访问次数:1110
   当今社会:能源资源价格飞涨,企业成本压力与日俱增;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如何节能?    也许您首先想到的是节能技术,没错,节能技术是节约能源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如何有效地组织节能活动的开展?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节约的潜力?如何获取和选择适合的节能技术?如何持续地保持能源消耗水平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保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优势?能源管理便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模式,结合能源管理领域的特点和特殊要求,经数十位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能源管理框架要求,为各类组织进行能源管理提供了一种优秀的模式。
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为组织带来什么?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竞争力;完成国家对企业下达的节能指标;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如国家对节约每吨标准煤给予组织200-250元的政策补贴,条件是组织必须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化进程 2005年--2007年,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展了节约型组织课题研究,并组织专家制定了CQC能源资源管理体系系列技术规范6项,涉及能源资源管理体系要求、实施指南、管理工具、节约型组织评价等内容。2005年--2007年,中标认证中心(现已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并)承担国家“十五”课题——“能源管理体系”研究。 2007年--2008年,全国能标委(TC20)组织包括清华大学、首钢、中标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内的多名能源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专家,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将于2008年正式发布。 2008年,美国起草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第三版草案(MSE2000:200X)。2008年,欧盟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第一版草案(prEN16001)。2008年,ISO成立专门的项目委员会ISO/PC 242,负责起草“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概览2008年4月9至11日,国家标委(SAC)、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北京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研讨会”。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60 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也参加了讨论。

  1. 继续采用方针目标、过程管理等管理体系成功经验,与质量、环境等管理体系高度兼容。
  2. 引入标杆基准管理和能源因素识别方法,帮助组织更好地挖掘节约潜力。
  3. 强化信息的收集工作,如法律法规、奖励政策、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等,为组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提供基础。
  4. 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设计、设备设施优化配置、能源采购、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5. 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和统计系统,为组织能源管理提供保障。
  6. 鼓励组织建立内部激励机制,提高全员节能意识,全员参与节能活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愿与您一道成为“能源管理体系”的先行者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CQC)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隶属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的专业认证机构。CQC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秉承“公正规范? 诚信高效? 优质科学? 创新卓越”的方针,提供各类管理体系认证、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CQC标志认证、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环保产品认证、可持续发展报告、有机食品等多种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07年12月13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入选企业授牌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8年5月6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在京举办《2008年全国商务领域节能产品目录》发布会。 

    CQC现内设16个职能部门,45个分支机构,签约检测机构200多家,CB实验室17家。拥有一支近9000人的专业认证工作队伍及完善的服务网络,确保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高质量的认证服务。

    CQC是中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IECEE)多边互认体系(CB体系)的国家认证机构(NCB)和国际认证联盟(IQNet)、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亚洲认证网络论坛(ANF)以及国际机动车检测委员会(CITA)的正式成员。正式获得日本政府授权成为国内首家PSE强制认证机构;获得德国KBA授权,为企业颁发ISO9001和RTL一体化认证证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权资质,成为“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此外,还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27家认证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的国际互认与技术交流不仅确立了CQC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为CQC客户将得到源源不断的提供增值认证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能源管理体系联系人:
Tel: 010-83886633,Fax: 010-83886647

另外,您可以与我中心各地分公司联系,联系方法可访问CQC网站/获得。

版权所有: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241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60034号

网站访问量:

全部业务分类